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节日
端午龙舟 端午龙舟起源于哪里-农历网
作者:管理员 来源自:奥顺互联 时间:2023-06-21

说端午节就想起屈原与粽子,屈原天问的文采,投河的风骨,粽子的香甜美味,划龙舟的热闹,这些美好的东西提起端午就会想起,一起看看端午龙舟吧,南方不仅端午吃咸粽子,而且还有盛大的划龙舟,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端午龙舟起源于哪里的介绍,不要错过了。

【端午龙舟】

龙舟,是端午节竞渡用的龙形船。赛龙舟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江浙地区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也是汉族龙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 。

春秋战国时期,龙舟竞渡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 ,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非常盛行 ,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佩戴香囊的作用及寓意 端午佩戴香囊的由来>>>>

龙舟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扒龙舟分为起龙、游龙、竞赛、收龙等几个环节。

扒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是一种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现流行于中国及世界上一些国家与地区。扒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历史渊源

龙舟,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

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

龙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汉族的民族图腾,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龙凤》、《端午考》中指出。

黄帝在统一中原后,把自己部落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标志性图案,最后拼合成汉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成为了汉族的标志 。目前,龙舟的起源有江浙地区的吴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两种说法。

【端午龙舟起源于哪里】

江浙地区

据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考证,端午节最初起源于江浙地区的龙图腾祭。

先人为了求得龙的保佑,每年端午这一天都会举行隆重的龙图腾祭祀活动,同时,还要在锣鼓声中划着刻上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竞渡。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证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

而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在吴地,即现在的苏州一带,就认为划龙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因为吴王夫差误杀了忠良,且是在五月五日这天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入袋中沉江的,所以吴地百姓在这一天划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忠臣伍子胥的。而在浙江的一些地方,又说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古代著名的孝女曹娥的。

传说曹娥的父亲在江边落水后,曹娥边哭边找,沿江求索十七日之后,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江殉父。当地人为了纪念她,才有了划龙舟的习俗。在浙江,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说划龙舟是为了纪念鉴湖女侠秋瑾的。

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

《事物原始》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 。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关于另一种说法

近年又盛传龙船源于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说。在反映中华龙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龙船历史渊源的《沅陵千年龙船》一书里,收编了104篇作家、学者对沅陵龙船的精辟论述。

这些文章科学、系统地论证了沅陵传统龙舟的起源,记录了沅陵龙舟活动的参赛规模、船建等情况。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船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下6儿6 女,儿女互相婚配,繁衍为苗、瑶、侗、土、畲、黎6个民族。

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林密,巫师不知他魂在何处,就让各族人打造一 条龙船,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唐宋龙舟争标

龙舟竞渡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是古人们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但这一古老的活动在唐代以前仅为划船活动,并无“夺标”这一环节。到了唐代赛龙舟成了一项独具特色而又极为隆重的竞赛活动,其目的在于争夺第一名。

为了裁定名次,人们在水面的终点插上一根长竿,竿上缠上五颜六色的锦布,鲜艳夺目,称之“锦标”,也叫“彩标”。竞渡船只以首先夺取锦标者为胜,故这一竞赛又称为“夺标”,“标”成了冠军的代名词。宋代以后,夺标成为竞渡的法定规则,一直沿用到明清两代。

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宫词》形象地描写了唐代宫廷赛龙舟的情景:“竞渡船头掉彩旗,两边溅水湿罗衣。池东争向池西岸,先到先书上字归。”

唐代赛龙舟的规模很大,诗人李群玉《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一诗这样写道:“雷奔电逝三千儿……三十六龙衔浪飞。”三千多人分驾三十六条龙舟,平均每条龙舟上将近一百人,随着震天的鼓声和欢呼声,像雷电一般飞逝,速度之快,好像在衔浪飞行 。

在古代绘画中,端午节相关题材的作品也并不鲜见,目前最早看到的书画作品可算是唐代画家李昭道的《龙舟竞渡图》,画中所描绘的情景当为宫廷中欢度端午的场面,所绘龙舟亦生动可掬,灵动飘逸。

精彩推荐

大师亲算